成人之美,进学有为——学历提升!
  搜题找答案 > 自学考试 > 试题详情>
【主观类】

简述《白毛女》的主题。

【主观类】

阅读冯雪峰的散文《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价文章。要求:

(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冯雪峰《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原文)

  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

  冯雪峰

  一位老人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是一个非凡的水手:坚强、勇敢、尽职,而且富于冒险精神。老人真的爱他,认为这是一个做父亲值得骄傲的光荣。可是,在一次暴风雨中,这个儿子以他的大胆和勇猛,葬身于大海的狂涛骇浪里了。二儿子是一个不知道辛苦和疲劳的、力气比一般伙伴都更大的壮健的矿工,又很乐意帮助伙伴和朋友,所以矿工们,尤其是青年们,都和他做朋友,以得到他的友谊为快乐。那父亲也真爱他,尤其是大儿子死了以后,更认为这是上天给他的最大的弥补。可是,不久,二儿子也殉身于自己的勇敢和自我牺牲的行为了,因为这一天他在煤矿中工作,矿坑因为支柱损坏而崩塌,他英勇地撑住一根支柱,救出了许多伙伴,而他自己是被压死了。老人的伤痛是不用说的,他马上变成一个非常衰败的软弱的人了。不过,还剩下一个小儿子,是做父亲的唯一的安慰。老人改变了主意,决心不让小儿子成为一个出众的英雄好汉的人物,因为他实在不能再忍受那种折损儿子的痛苦。他叹着气说:“唉,与其因为他有才能而被夺,我宁愿他是一个一无所长的没出息的人呵。”这样,老人就亲自教育这个小儿子,采取了一种那些老婆婆们教育女娃娃都很少采用的教育方法,而这个小儿子,也真孝顺,果然没有叫父亲失望。就是说,他让自己成为一个又懦弱又自私而真的一无用处的人了。可是,真没有想到,到了这个时候,这个老人感到从来没有过的悲哀和不幸了。他一边痛悔自己的错误,一边憎恨而又可怜自己的小儿子,说:“这就叫做废物,这就叫做脓包,是我一向所痛恨的。现在因为我自私,亲手把他制造出来了!嗳,嗳,这样一个海淹不死、山压不死的人,他活着到底做什么的?”这个老人实在无法爱他的小儿子,因为他只能爱波浪壮阔的海和巍峨坚实的山以及像他大儿子和二儿子那样的人的。因此,他现在做父亲的心,不得不无限地痛苦,这是他一度错误的想法和他亲手毁坏了小儿子这件事情的一个惩罚。

  ——选自《雪峰文集)(一)

点击查看答案

【主观类】

阅读陈衡哲的小说《老夫妻》,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价文章。要求:

(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陈衡哲《老夫妻》原文)

老夫妻

陈衡哲

外面的大雷雨渐渐止住了。有一个老太婆,在灶间内烫衣服。她的丈夫,浑身淋着水,自外面走进。

  老太婆:“哪,我晓得你又忘记了。

  ”老太公:“忘记了什么?”

  老太婆:“忘记了什么?你须问你自己,我哪里知道?”

  老太公:“哦!我记得了。你不是说那块鸡蛋糕吗?”

  老太婆:“不是它又是什么?”

  老太公:“你看哪!我两只手装得这样满满的,哪里再能把它带回来?”

  老太婆:“很好,晚餐的时候你可不要咕噜就是了。”

  老太公走进卧房,换湿衣。

  老太婆:(对着卧房高声说)“你换了衣服,立刻就去把那扇门钉好罢!”

  老太公:(口中咕噜着向外面走去)“大概我终年终日,总是不应该有一刻儿休息的。”

  老太婆:“不错不错,这句话是我常常对自己说的。我说:‘我自从嫁了这个亨利华伦,简直可以说没有休息过一天。一家八口,烧洗缝补,哪一件不是我一人做的?’现在孩子们都大了,他们也不要我了....

  一个隔壁的寡妇进来,向老太婆借报纸,忽见她怒容满面。寡妇:“华伦太太,今天又有什么事不称心了?”

  老太婆:(指着篮中未烫的衣服)“你看!”

  寡妇:“但是,多烫一件衣服,就是说你家中多有一个人!像我这....”

  老太公口中嘘着气,自外面走进,忽然看见寡妇。

  老太公:“陶林太太,你来得正好。今天我妻子不知又吃了什么不消化的东西,她正在发气哩。

  寡妇:(站了起来且笑且叹气)“好了好了,华伦太太,我丈夫没有死的时候,我也常常如此。现在我想起从前我们两口儿怄气的情形,觉得已经和在天上一样,更不要说起我们说笑快乐的情形了。”寡妇取了报纸自去。

  老太公:“爱娜,我们该用晚餐了。”

  老太婆:(放下熨斗,一面解围裙,一面说)“好好,我也饿了。”

  老太婆取出了晚餐,老太公帮助她把它摆好了,两个人坐下来吃着。老太婆:“阿呀!你的鞋袜都湿了,还不快去换掉,当心明天又要生病。老太公:“好的,好的,我吃完了这样莱便去换。”

  老太公走进卧房去换鞋。老太婆取出了一块苹果做的点心,放在老太公的座位面前。

  老太公:(自房中走出看见点心)“这是哪里来的?”

  老太婆:“这是我今天为了你做的。”

  老太公:“爱娜,你可记得三十多年前的那一天,我到你家里去看你,你把这个点心给我吃的情形吗?”

  老太婆:“怎么不记得?那天你还差不多把碟子都吃了下去呢!”

  老太公:(且吃点心且说)“这个点心也和那天的差不多;不过碟子是我自己的,我却舍不得把它吃下去!”老太公说着,两个人忍不住都笑起来了。

  (《小雨点》,1928年4月出版)

点击查看答案

【主观类】

阅读李广田的散文《他说:这是我的》,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价文章。

要求:

(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李广田《他说:这是我的》原文)

他说:这是我的

李广田

  有些人未做父亲,然而他们整天板着面孔,好像已经是几个顽皮儿女的严父。有的人做了父亲,却好像从自己小儿女的生命中也挽住了自己的童年,他自己也变成了自己的儿女。他同自己的孩子捉迷藏,跳房子,甚至争玩具。我就有这么一个老朋友。有一天,我那老朋友正在同他的小儿子搅成一团,他们在抢夺一件东西:一颗圆滑而光彩的石子。那儿子说:“爸爸,这是我的。”那爸爸却说:“这原来是我的。”从他们的争辩中,自然,这些争辩中都含了无限爱情,我也得以知道:这石子既不是儿子的,也不是父亲的,乃是“自然”的所有物,做父亲的于很久以前的一次河边晚步中把这颗石子捡了来,作为小小的赠品,转到了孩子的手里,孩子珍惜得像宝贝一般,但时间过去,这宝贝也就随同孩子的记忆而不知所在。父亲于偶然的翻箱倒箧中又寻获这宝贝,于是父亲儿子之间,就起了纷争。然而父亲到底是父亲,他终于把那石子送还了儿子,并说道:“好儿子,这东西当然是你的。什么不是你的呢,一切都是你的:这房子,这土地,这花,这草,这些衣服,这些书画,这小狗小猫,就连我们,爸爸和妈妈,都属于你,假如你愿意,你可以把我装在你的口袋里。”原来是撅着小嘴的孩子,扑吃一声笑了,这以下就又是一幕趣剧,儿子把石子硬向父亲手里塞,父亲把石子强向儿子口袋里装,仿佛它也表示出一种意外的欢喜。我从那朋友家告辞出来,已是满天星斗,我对着那灿烂的夜空而前进,而沉思,我为我那朋友父子编造一个小故事:儿子看见星空,用手指着,对爸爸请求:“爸爸,那颗大星真美,我要它,我愿意那是我的。”爸爸就笑着说:“不,你不必一定要它,它本来是你的,也是我的,也是别人的,你几时要看它,它就向你闪眼睛,虽然说世间也有阴霾,也有风雨,但晴朗的日子毕竟是多的。而且,那东西拿在手里也不好玩,不像一颗石子;就是一颗石子,最好看也还是在流水底下。你不记得萤火虫吗?飞在夜空里的最美丽,拿在手里就不行了。”爸爸说罢,沉默了,儿子也沉默着,他们仿佛在倾听天上的声音。那声音也许在说:“这一切都是我的,都是你的。’我又想:人之所以过于重视自己的所有,或对着任何喜爱的东西而抢先说“这是我的”,都是因为“有些东西还不是我的"的原故,等认识到一切都是我的了,于是一切也都不要了,像那个小儿子之不要他的石子,也不再要天上的星星。然而,他毕竟是个孩子,至于大人,是的,就总称之曰“大人”吧,年纪大了,世故深了,固然不会像小孩这样,就是那少数把自己的脚底踏上了万民之上的,对着无限江山,对着芸芸众庶,而说“这是我的”的大人,也不会这样。譬如古代的帝王,他们永不会像小孩子那么理解,永不会像小孩子那么相信,他们永远自以为聪明而实则愚蠢,他们永远自以为伟大而实则渺小,他们永远窄狭,永远自私,永远是残暴与专横。譬如他们有了极其宽大的土地,他们就会定出一条法律,像古代罗马的法律中所有的:“凡有这土地的。则土地之上高及云霄,土地之下深及黄泉,其间一切都属他。”这结果怎样呢?那就是:没有土地的人,既无地立足,也不能呼吸,死了也无处葬身,不过,这些无地者的劳力却是那些“大人”所必需的,“大人们”需要劳力,而不需要灵魂,需要的尽量榨取,不需要的尽量压迫。这也许只是一例,然而这是一个概括的例。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而且,直到今天,仍如此。我又想:那永久用了争夺的声音说“这是我的”的人,永不会领有一切,且必将在自己的窄狭与残暴中自闭。只有一个人,一个具有人格的“大人”,神,他配说“这是我的”,也配说,“这一切是我的”,因为他“有”等于无,他领有一切,而又让一切有个性,有自由,有躯壳也有灵魂,有完整的生命,为自己,也为别个。我想起这个崇高的神,我想起我的那个老朋友的小儿子,小孩和神原是最相近的。我想起我那个老朋友,那个大人,大孩子,好父亲,我也想到今之“为民父母”者。

  一九四四年六月二日

  昆明

点击查看答案

【主观类】

简析《再别康桥》表达的思想情怀。

点击查看答案

【主观类】

阅读决庵的小说《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价文章。要求:

(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夫庵《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原文)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央庵

  “爸爸,我实在饿的忍不住了。你四天多不给我一口饭吃,爸爸呀,你当真忍心看着我饿死吗?”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锁在后堂屋西头房里,两支手不住的捶打房门,连哭带喊,声音已经哑了。她的父亲坐在房门外一张椅子上,脸上颜色,冷冰冰的好像铁一样。听着他的女儿喊叫,忽然站起来指着房门说道:“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就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我为什么要这样办呢?因为上吊服毒跳井那些办法,都非自己动手不可,你是个十四岁的孩子。如何能够办得到。我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后来还是你大舅来,才替我想出这个好法子,叫你坐在屋里从从容容的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采,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正是不懂事极了。”王举人说了一篇大道理,他女儿听了还是不懂,哭喊越发利害,后来竟然对她老子大骂起来。王举人没有法子想,只好溜出来,叫陈妈把他房里书桌子上那把新洋锁拿来,连穿堂后通后院的门,也锁起来了。到了明天,阿毛的娘,躺在床上,正在为她女儿伤心流泪。看见王举人从外面进来,就向他说道:“阿毛不吃饭已经六天了,还没有饿死,还是直着脖子在那里喊骂。今天嗓子更哑,声音好像老鸭子,我听到耳朵里,比刀扎我的心还要难受,这样惨的事情,我实在经不住了。依我的意思,不如拿你吃的鸦片烟膏,和在酒里。把他灌下去,叫他死得快些,也少受许多苦。这样的办法,我想你也没有什么不愿意。王举人说:“你这个主意,我倒也很愿意办。但是事到如今,已经迟了。你要晓得我们县里的乡风,凡是绝粒殉节的,都是要先报官。因为绝粒是一件顶难能而又顶可贵的事,到了临死的时候,县官还要亲自去上香进酒,行三揖的礼节,表示他敬重烈女的意思,好叫一般妇女都拿她作榜样。有这个成例在先,我们也不能不从俗。阿毛绝粒的第二天,我已经托大舅爷禀报县官了。现在又要叫她服毒,那服过毒的人,临死的时候,脸上要变青黑色,有的还要七窍流血。县官将来一定要来上香的,他是常常验尸的人,如何能瞒过他的眼。这岂不是有心欺骗父母官吗?我如何担得起。”又过了一天,是阿毛绝粒的第七天了。王举人清早起来,躺在炕上过瘾,后堂屋里连鸭子似的声音,也听不见了。知道阿毛已到要死的时候,连忙出来,开了两道门上的锁,进去一看。阿毛直挺挺的,卧在床上,脸色灰白,瘦得皮包骨头,眼珠子陷到里头,成两个深坑,简直像个死过的人。拿手放在她小嘴唇上,还略有一丝鼻息出进。紧按她两手上的脉,也还觉得有点跳动。知道她还可以经过三四个钟头,才能断气。正当这个时候,可巧大舅爷来了。王举人就托他赶快往县衙门里去报告。又托他顺道代邀几位熟识的乡绅,预备县官来的时候作陪客。王举人叫人把香桌抬到客厅里正面摆好,就同他夫人把阿毛抬起,放在一张大圆椅上坐着,拿几根丝带子,把她从头到脚,都绑在椅子,上,抬到客厅里香桌跟前。再看阿毛,两只眼睛的光,已将散了,只有气息还没有断尽。她娘看见她这个样子,就忍不住大哭起来。王举人皱着眉头说道:“今天县太爷来上香,总算我们家里百年不遇的大典,你这样哭哭啼啼,实在太不像样,你还是忍着些好。”他夫人就哭着进后面去了。大舅爷同着几位乡绅进来了,不多一刻,合肥县官也来了。上香,进酒,作三个揖,礼毕。王举人向县太爷作揖道谢。坐定后彼此说了许多客气话,县太爷端茶碗告辞,几位陪客略坐一坐,也都散去了。王举人送完了客,向大舅爷说道:“刚才县太爷说的,他那里还预备了‘贞烈可风’四个字的一方匾额,明天早上就用他信全副执事鼓乐送过来悬挂。这件事情,一定要轰动了全城亲友,都来贺匾,又要到阿毛灵前上祭。明天还要劳舅兄的驾,早些到我这里,替我烦一烦神招待他们。”大舅爷说:“那是应该的事,何消你说,我想我这外甥女儿,不过十四岁的一个孩子,死后惊动了閣城官绅,替她挂匾.上祭,她的福命,总.....”刚说到这里,忽然听见后面上房里一阵乱嚷,老陈跑出来喊道:“老爷,请你快些进去,太太哭晕过去了。”

  (原载《新青年》第七卷第2号,1920年出版)

点击查看答案

网课视频
相关题库试卷

简述《白毛女》的主题。 - 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诚为径搜题找答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用户协议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湖南晨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第43010420210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