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李广田的散文《他说:这是我的》,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价文章。
要求:
(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李广田《他说:这是我的》原文)
他说:这是我的
李广田
有些人未做父亲,然而他们整天板着面孔,好像已经是几个顽皮儿女的严父。有的人做了父亲,却好像从自己小儿女的生命中也挽住了自己的童年,他自己也变成了自己的儿女。他同自己的孩子捉迷藏,跳房子,甚至争玩具。我就有这么一个老朋友。有一天,我那老朋友正在同他的小儿子搅成一团,他们在抢夺一件东西:一颗圆滑而光彩的石子。那儿子说:“爸爸,这是我的。”那爸爸却说:“这原来是我的。”从他们的争辩中,自然,这些争辩中都含了无限爱情,我也得以知道:这石子既不是儿子的,也不是父亲的,乃是“自然”的所有物,做父亲的于很久以前的一次河边晚步中把这颗石子捡了来,作为小小的赠品,转到了孩子的手里,孩子珍惜得像宝贝一般,但时间过去,这宝贝也就随同孩子的记忆而不知所在。父亲于偶然的翻箱倒箧中又寻获这宝贝,于是父亲儿子之间,就起了纷争。然而父亲到底是父亲,他终于把那石子送还了儿子,并说道:“好儿子,这东西当然是你的。什么不是你的呢,一切都是你的:这房子,这土地,这花,这草,这些衣服,这些书画,这小狗小猫,就连我们,爸爸和妈妈,都属于你,假如你愿意,你可以把我装在你的口袋里。”原来是撅着小嘴的孩子,扑吃一声笑了,这以下就又是一幕趣剧,儿子把石子硬向父亲手里塞,父亲把石子强向儿子口袋里装,仿佛它也表示出一种意外的欢喜。我从那朋友家告辞出来,已是满天星斗,我对着那灿烂的夜空而前进,而沉思,我为我那朋友父子编造一个小故事:儿子看见星空,用手指着,对爸爸请求:“爸爸,那颗大星真美,我要它,我愿意那是我的。”爸爸就笑着说:“不,你不必一定要它,它本来是你的,也是我的,也是别人的,你几时要看它,它就向你闪眼睛,虽然说世间也有阴霾,也有风雨,但晴朗的日子毕竟是多的。而且,那东西拿在手里也不好玩,不像一颗石子;就是一颗石子,最好看也还是在流水底下。你不记得萤火虫吗?飞在夜空里的最美丽,拿在手里就不行了。”爸爸说罢,沉默了,儿子也沉默着,他们仿佛在倾听天上的声音。那声音也许在说:“这一切都是我的,都是你的。’我又想:人之所以过于重视自己的所有,或对着任何喜爱的东西而抢先说“这是我的”,都是因为“有些东西还不是我的"的原故,等认识到一切都是我的了,于是一切也都不要了,像那个小儿子之不要他的石子,也不再要天上的星星。然而,他毕竟是个孩子,至于大人,是的,就总称之曰“大人”吧,年纪大了,世故深了,固然不会像小孩这样,就是那少数把自己的脚底踏上了万民之上的,对着无限江山,对着芸芸众庶,而说“这是我的”的大人,也不会这样。譬如古代的帝王,他们永不会像小孩子那么理解,永不会像小孩子那么相信,他们永远自以为聪明而实则愚蠢,他们永远自以为伟大而实则渺小,他们永远窄狭,永远自私,永远是残暴与专横。譬如他们有了极其宽大的土地,他们就会定出一条法律,像古代罗马的法律中所有的:“凡有这土地的。则土地之上高及云霄,土地之下深及黄泉,其间一切都属他。”这结果怎样呢?那就是:没有土地的人,既无地立足,也不能呼吸,死了也无处葬身,不过,这些无地者的劳力却是那些“大人”所必需的,“大人们”需要劳力,而不需要灵魂,需要的尽量榨取,不需要的尽量压迫。这也许只是一例,然而这是一个概括的例。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而且,直到今天,仍如此。我又想:那永久用了争夺的声音说“这是我的”的人,永不会领有一切,且必将在自己的窄狭与残暴中自闭。只有一个人,一个具有人格的“大人”,神,他配说“这是我的”,也配说,“这一切是我的”,因为他“有”等于无,他领有一切,而又让一切有个性,有自由,有躯壳也有灵魂,有完整的生命,为自己,也为别个。我想起这个崇高的神,我想起我的那个老朋友的小儿子,小孩和神原是最相近的。我想起我那个老朋友,那个大人,大孩子,好父亲,我也想到今之“为民父母”者。
一九四四年六月二日
昆明
阅读黎锦明的小说《银鱼曲》,结合作品实际,写-篇不少于600字的评价文章。要求:
(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黎锦明《银鱼曲》原文)
银鱼曲
黎锦明
没有风,和水门汀的地面一样平静,闪着赭黄色的海面上,渔帆一队队的朝向着碧绿的相接处。鸥鸟们和云混成一片了,无声的,没有旋律的动着。沙岸上的歌声,喧喊,竹喇叭的悲曲一一沉静而嚣动,显 出秋的荒凉,生命的走向归宿。“放线哪,放线哪。”沿码头的船栈上,童子们叫喊。有些渔户们,在汐的起始前,把投网的阵线布置好了,等待着银鱼们的来到。这是一种庞大的鱼族,每年有四五天的游巡,而且深深的侵入这海港。当鲨鱼们在港面闹着惨案的时候,它们全来了,观赞喜事的人们似的,在水上唼喋。巧妙的,螺旋似的波线到处起着,迎着黯淡的阳光线。银鱼们是易于上网的,因为数目的多;它们贪食,好胜,,渔户们将甘蔗渣滓和由稻田捉来的蝗虫尸体倾满到海面,它们有时离开了鲨鱼的锋阵,来满足食欲。渔户们的网大,细密,这诱感有了成效;前后密合,千万的数目都成为俘虏了。
“沙满!走向前面去。”
“什么事?网银鱼的网没有啊
“你向丁凡家去租一幅,沙满。秋节到了。
“丁凡家是势利户,他借一幅黄鱼的网给你,还要讨三两银子!”
“你说我们借银鱼的网;有的是银子!”
沙满离了船坞,沿了巷线,低着那柔怯的眼,向街衢走去。
他的伯父——沙龙踞在船头,遥望着鱼群的出没处,瞪着,搓着手,用那不由己的闲暇的神情,喝着,频频的倒着摆放在脚旁的茶水。船是乌黑而旧式,布帆都补缀了,好像老了的隐士似的,在坞旁年久的停滞着。沙龙半老了,和船一样的显得完全老了;他向海的空阔处赞慕着,贪婪的幻想着他的大量的获取。....他没有勇气将渔艇浮到汪洋中去,当他想到他的父,他的弟弟及一个年老的伙伴,在半生来被出人料想的暴风雨卷去的时候。沙龙的女人是病了,萎黄的,极可怜的病了;而且要不断的尽夜的呻吟,向他旁卧的丈夫报复她积年来所受的苦痛。没有安宁。孩子,因为不是亲出,常例的失着眠,白天总是萎顿着。沙龙晚年的和善,已不能救济他盛年所招来的一切报复了!他的豪迈,强悍,曾经获到了渔户们的畏惮,获到了小棠的心,然而.....
“阿伯,丁凡家不答应!”
“你怎么说?”
“我说阿伯销了七批鱼仔,收到很多银子!他不信。”
“你求求他。”
“他叫我走,赶我走!我就回来了。”
沙满回到舵尾,在他所常蹲伏的船板上蹲了。那里放着一个旧竹筐,麻布掩盖着,里面是他三天的粮食。螺肉,蕃薯,此外,剩下的一堆鱼骨。早晨,他守着这筐,白天,晚上,回到他的卧处,听着病的船主妇的呼叹。他整夜失眠着,白天打盹。一点微风,拂在微波上。太阳强烈的震着。海湾里的渔船已动作了,连续的,群鹳似的,离
开那归息处。银鱼整亿兆数的在海面上游荡一船经过石硖,出 了海湾线;沙龙的装 扮和早年一样的昂藏,迎着风向,垂着网一矗立在船头上。风摇着他那陈旧的衫,那披垂的帆,朝着汪洋的心核。
“喷!好大一群——好大一群啊——银色的鱼啊!”
沙满在舵后嚷着。银鱼是不远不近的在船旁巡绕。它们好像在水中看到人的影,能测到网的伸展度;它们在船的腰腹边际上下出入着,和带着生命的梭一样。
“真的,这么大的一群银鱼啊!”病的船主妇,头伸出篷的窗口来,放出那疲惫带着矫健的呼声嚷着。网下去了,着力的,圆满的扔放下去了。沙龙的两眼发亮,青筋在额上突露。他镇住了风的撼力,稳定着站势,徐徐的,一引一带的,将网向上牵拉。他的手没有动状,只是沉重,和平常一样。
沙满在舵后伸长他的颈。他看见沾着在网眼上的水的闪烁,叫着,赞羡着。...老.渔户散开他的....他将一只发亮的,巨形的物件捡起来,往海里掷了!
“银鱼啊!”孩子喊着。
“银鱼?”沙龙怒呼道,“水母。”网是再次,三次的投进波里去了。波浪徐徐耸动,船在上面曲线的,弛缓的进行。孩子顺着鱼群的聚处,将舵压着。鱼群聚拢了,在起网处螺旋状的浮动,起伏。
“银鱼啊,好多的银鱼啊!”孩子是赞美,希望。他看见伯父翻动着网,和先前一样,将一样杂乱的海植物和水藻,枯枝掷回到海里。条 小小的鲇,被扔进舱来了,在板上跃动,给这空虚里留下一点生命。同一样的下午,船经过这路线,浮在东林线的花岗石壁旁动荡。银鱼啊,银鱼啊,孩子不这样叫了。风是和顺,有力的将帆送到鱼群的中央。石壁四面绕着;被网的俘虏,银色的,闪亮的,一双,一什的被扔进舱了。鱼群失去升沉,骤动的能力了,在浅浅的水波和岩壁下。沙满瞪着眼,稳稳的把着舵。他欣喜,欢快的谈着,忘记了他那肮脏的食物。船主人胜利的拉着网。一次,二次,银色的动物一件件来到舱里,在船板上跃动,唼喋着那贪婪的柔媚的嘴。它们成为俘虏了,成为这老年人的享用品了,交易品了!将这湾里的鱼群满载归去,是骄傲,是幸福沙 满这样想。风愈和顺了,成了一种节奏。
沙龙流着汗,叫道:
“阿满,阿满!”
海面上“哪,啾”的响。浪头朝着船的起落点。
“阿满,放开舵!”
船主人呼着。他紧把着网绳,身体向前倾伏。网是被搅动了,船身随着它的动转,在水面摇晃。
“阿满!”
阿满叫道:“鲨,鲨!”
那满身汗湿的老渔人在狂喊一声后倏的失去了,和网一并被搅进波里了中,倏然的,不曾留下一点影。
“伯,龙伯!”
阿满站在船尾,嘶喊着。
网露出一线,随着突进的鲨,转出石壁,驰向海的心核,隐在一片沉静里。
“伯啊,龙伯啊!”
银鱼上市了,一筐,一撮的交易了。
它是鲜明,细腻,在富人的筵席上伸长那皎洁的躯体,张着那柔媚的,在水面唼喋的吻。
(原载《现代》1933年7月1日第3卷第3期)
①渔户的网绳一端多半系于腕上,网若被鲨鱼所带走,人便一同人海了。——作者原注
简述《白毛女》的主题。
论述历史剧《屈原》的主题及结构上的特点。
简析《雨前》一文的主题。
简析《白毛女》的艺术特色。
阅读李广田的散文《他说:这是我的》,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价文章。要求:(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2)简要分析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附李广田《他说:这是我的》原文)他说:这是我的李广田 有些人未做父亲,然而他们整天板着面孔,好像已经是几个顽皮儿女的严父。有的人做了父亲,却好像从自己小儿女的生命中也挽住了自己的童年,他自己也变成了自己的儿女。他同自己的孩子捉迷藏,跳房子,甚至争玩具。我就有这么一个老朋友。有一天,我那老朋友正在同他的小儿子搅成一团,他们在抢夺一件东西:一颗圆滑而光彩的石子。那儿子说:“爸爸,这是我的。”那爸爸却说:“这原来是我的。”从他们的争辩中,自然,这些争辩中都含了无限爱情,我也得以知道:这石子既不是儿子的,也不是父亲的,乃是“自然”的所有物,做父亲的于很久以前的一次河边晚步中把这颗石子捡了来,作为小小的赠品,转到了孩子的手里,孩子珍惜得像宝贝一般,但时间过去,这宝贝也就随同孩子的记忆而不知所在。父亲于偶然的翻箱倒箧中又寻获这宝贝,于是父亲儿子之间,就起了纷争。然而父亲到底是父亲,他终于把那石子送还了儿子,并说道:“好儿子,这东西当然是你的。什么不是你的呢,一切都是你的:这房子,这土地,这花,这草,这些衣服,这些书画,这小狗小猫,就连我们,爸爸和妈妈,都属于你,假如你愿意,你可以把我装在你的口袋里。”原来是撅着小嘴的孩子,扑吃一声笑了,这以下就又是一幕趣剧,儿子把石子硬向父亲手里塞,父亲把石子强向儿子口袋里装,仿佛它也表示出一种意外的欢喜。我从那朋友家告辞出来,已是满天星斗,我对着那灿烂的夜空而前进,而沉思,我为我那朋友父子编造一个小故事:儿子看见星空,用手指着,对爸爸请求:“爸爸,那颗大星真美,我要它,我愿意那是我的。”爸爸就笑着说:“不,你不必一定要它,它本来是你的,也是我的,也是别人的,你几时要看它,它就向你闪眼睛,虽然说世间也有阴霾,也有风雨,但晴朗的日子毕竟是多的。而且,那东西拿在手里也不好玩,不像一颗石子;就是一颗石子,最好看也还是在流水底下。你不记得萤火虫吗?飞在夜空里的最美丽,拿在手里就不行了。”爸爸说罢,沉默了,儿子也沉默着,他们仿佛在倾听天上的声音。那声音也许在说:“这一切都是我的,都是你的。’我又想:人之所以过于重视自己的所有,或对着任何喜爱的东西而抢先说“这是我的”,都是因为“有些东西还不是我的"的原故,等认识到一切都是我的了,于是一切也都不要了,像那个小儿子之不要他的石子,也不再要天上的星星。然而,他毕竟是个孩子,至于大人,是的,就总称之曰“大人”吧,年纪大了,世故深了,固然不会像小孩这样,就是那少数把自己的脚底踏上了万民之上的,对着无限江山,对着芸芸众庶,而说“这是我的”的大人,也不会这样。譬如古代的帝王,他们永不会像小孩子那么理解,永不会像小孩子那么相信,他们永远自以为聪明而实则愚蠢,他们永远自以为伟大而实则渺小,他们永远窄狭,永远自私,永远是残暴与专横。譬如他们有了极其宽大的土地,他们就会定出一条法律,像古代罗马的法律中所有的:“凡有这土地的。则土地之上高及云霄,土地之下深及黄泉,其间一切都属他。”这结果怎样呢?那就是:没有土地的人,既无地立足,也不能呼吸,死了也无处葬身,不过,这些无地者的劳力却是那些“大人”所必需的,“大人们”需要劳力,而不需要灵魂,需要的尽量榨取,不需要的尽量压迫。这也许只是一例,然而这是一个概括的例。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而且,直到今天,仍如此。我又想:那永久用了争夺的声音说“这是我的”的人,永不会领有一切,且必将在自己的窄狭与残暴中自闭。只有一个人,一个具有人格的“大人”,神,他配说“这是我的”,也配说,“这一切是我的”,因为他“有”等于无,他领有一切,而又让一切有个性,有自由,有躯壳也有灵魂,有完整的生命,为自己,也为别个。我想起这个崇高的神,我想起我的那个老朋友的小儿子,小孩和神原是最相近的。我想起我那个老朋友,那个大人,大孩子,好父亲,我也想到今之“为民父母”者。 一九四四年六月二日 昆明 - 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诚为径搜题找答案
版权所有:湖南晨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第4301042021097号